国际海事卫星通信发展概况
来源:
|
作者:Keyidea
|
发布时间: 2014-02-19
|
568 次浏览
|
分享到:
1. INMARSAT发展背景
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简称INMARSAT,于1979年7月16日正式成立,成员国由当时的28个已发展到目前的近百个,INMARSAT总部设在伦敦,主要负责操作、管理、经营INMARSAT系统的政府间合作机构。现已成为世界上唯一为海、陆、空用户提供全球移动卫星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业务的国际组织。
INMARSAT卫星通信最初只提供海上通信业务,它向广大的海上用户提供遇险呼叫、紧急安全通信、电话、用户电报、传真、各种数据传输、无线电导航等二十余种通信业务。1982年开始提供全球海事卫星通信服务。随着新技术的开发,1985年10月,INMARSAT大会通过了INMARSAT公约和业务协定的修正案,决定把航空通信纳入业务之内。1989年又决定把业务从海事通信发展到航空、陆地移动通信领域,并于1990年开始提供全球性卫星航空移动通信业务。
为了适应海事通信事业和通信网络发展的需要,国际海事卫星组织于1993年正式改名为国际移动卫星通信组织,1999年改制为股份制公司,2005年初成功上市,至今运转良好,是全球移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提供者,在世界移动卫星通信领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2. INMARSAT在卫星通信领域的重要性
-
INMARSAT系统是全球唯一同时承担卫星移动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的卫星通信系统;
-
INMARSAT系统成立时间早、占有市场份额大、运营良好、终端类型多、业务种类全面;
-
INMARSAT系统最初由各国政府投资组建,影响广泛;
-
INMARSAT系统通信体制成熟,卫星先进,地面站遍布全球;
-
各国军方都将INMARSAT卫星通信系统作为军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3. INMARSAT的应用
INMARSAT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提供海事、航空、陆地移动卫星通信和信息服务,包括电话、传真、低速数据、高速数据及IP数据等多种业务类型,其应用遍布海上作业、矿物开采、救灾抢险、野外旅游、军事应用等各个领域。
-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时,驻南使馆的记者正是通过海事卫星电话,把这个消息传到新华社;科索沃战争也采用了Inmarsat设备为主要通讯设备。
-
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中央电视台赴前线记者发送回国的语音和图像等战地报道也是通过了海事卫星通信系统。
-
2006年印尼海啸后,我们国家派出的地震救援队带去的通信设备也是海事卫星电话。
-
2008年春节南方的抗雪救灾,地面通信大面积出现故障,很多现场指挥就是用海事卫星电话。
-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用于救灾的终端总量接近2000台。
4. INMARSAT通信体制和技术参数
4.1 通信体制
系统采用了FDMA/TDM/TDMA/SDMA/SCPC等通信体制。
4.2 频率范围
C频段 上行 6424.0~6575.0MHz
下行 3550.0~3700.0MHz
L频段 上行 1626.5~1660.5MHz
下行 1525.0~1559.0MHz
4.3 调制方式
系统采用了BPSK、O-QPSK、п/4QPSK 、16QAM等调制方式。
4.4 编码方式
系统采用了卷积码、Turbo码等编码方式。